非淀粉多糖酶在家禽麦类饲料中的应用
我国饲料资源中玉米供应日趋紧张,使用麦类饲料作为能量饲料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小麦、大麦、高粱等由于含有抗营养因子—非淀粉多糖(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等 ),使饲料营养成分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使用。国内外研究表明,添加酶制剂可提高这些饲料的利用,达到减少玉米用量,降低饲料成本的目的。
小麦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NSP酶,包括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等)能降解阿拉伯木聚糖、葡聚糖等非淀粉多糖,降低肠道粘度,提高小麦的饲料利用率。赵得英在小麦型饲料中添加NSP酶制剂,与玉米-豆粕型日粮比较,试验组产蛋率提高了1. 67%,饲料转化率提高了7. 46%,这与林东康(1995)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高树冬用小麦完全替代肉鸭日粮中的玉米,饲料转化率提高2.26%-4. 53%,成活率提高10. 73% -12. 02%,饲料成本降低4. 98%-10. 96%。徐欢根试验表明,添加NSP酶制剂的小麦-豆粕型日粮饲喂绍兴麻鸭,增重、料肉比、产肉率与饲料成本要明显好于玉米-豆粕型日粮。刘梅在鸡大麦日粮中添加0. 05%的NSP酶制剂,饲养效果达到了玉米基础日粮的水平,且饲料成本下降。刘燕强等(1998)在大麦基础料的蛋鸡日粮中添加0. 1%的粗酶制剂(纤维素酶、β-葡聚糖酶等复合酶)能提高蛋重,改善蛋壳质量,同时使蛋鸡外周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显著提高,甲状腺素显著降低。据John等(1997)报道,小麦添加NSP酶制剂后其ME(代谢能)可提高6% ,与玉米相当,由于蛋白质的消化率提高,氨基酸的利用可提高10%。小麦日粮中添加NSP酶制剂除可改善饲料效率外,小麦的代谢能还有所提高,可以减少饲料中较为昂贵的油脂添加。
自从Jensen等(1957)、Fry等(1958)将NSP酶应用于肉鸡日粮提高了肉鸡生产性能以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NSP酶应用于鸡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在大麦、黑麦、燕麦、小麦为基础的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以观察饲喂效果。众多试验表明,NSP酶能提高麦类作物的代谢能、饲料转化率,以及饲料干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率。韩正康等(1996)将粗酶制剂应用于大麦饲喂鸡,发现干物质、能量、粗蛋白质、浸出物、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 75%、5. 22%、17.23%、8. 98%、36. 76%、3. 25%。Frieson等(1992)研究表明,添加NSP酶制剂可提高麦类作物的表观代谢能(AME)、脂肪表观消化率(ALI)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PD),从而提高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hilip等(1995)、Bedford等(1991)、王健鹏(1994)、汪儆等(1996)也先后报道,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具有提高肉鸡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效果。刘燕强(1996)等研究发现,粗酶制剂(含有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添加到以大麦为基础的日粮中,能明显提高肉鸡胸肌率,降低腿肌率。此外研究还发现,NSP酶制剂可使肉仔鸡血清血糖、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均明显下降。
麦类饲料对家禽表观代谢能的变异很大,这是由于麦类饲料NSP的含量变化很大,籽实的成熟程度、收获时机以及加工过程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使得家禽饲粮如果以麦类为主,其生产性能也会有很大差异,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就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NSP酶把NSP解聚成较小的聚合体,较小的聚合体不会引起肠道食糜粘度显著提高。赵林果的研究指出,NSP酶处理后的小麦的样品表面孔隙数量增多,孔径增大,胞间层断裂,易于消化酶的进入,这就是NSP酶基本的作用原理。大量的实验用小麦加NSP酶代替部分玉米饲喂肉鸡、蛋鸡、育肥蛋公鸡,在小麦占30%左右时对家禽的生产性能几乎无影响,但对蛋鸡提高了蛋重和蛋中蛋白质含量, C.M.preston等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NSP酶添加量过大也会出现问题,如:加拿大Unifeed公司在蛋小鸡、产蛋鸡配合饲粮中使用了72. 5%和60%的小麦(CP 14%)并在蛋小鸡饲粮中使用了NSP酶制剂,小麦型饲粮使鸡蛋黄和皮肤颜色变浅,而且脂肪变硬,死亡率有所上升,蛋壳质量下降;添加超过40%时,家禽生产性能下降或因加酶量大而显著提高成本。
世界各地都种植大麦,所以对大麦的研究也是世界性的,许多研究是关于大麦型家禽饲粮应用酶制剂的,并且获得巨大成功,尤其是添加β-葡聚糖酶可提高家禽的生长速度和饲粮转化效率。有报道指出,在肉仔鸡大麦型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可提高17%的增重速度和19%的饲料转化效率。南京农业大学的韩正康教授等人对大麦饲粮加酶非常系统地作了大量试验,其中包括对雏鸡、蛋用公雏、鸭、鹅、蛋鸡等,结果是加酶大麦饲粮比不加酶的各种生产指标都有显著提高。他还对非淀粉多糖对家禽神经内分泌的影响机理做了研究,使我国在大麦型饲料酶制剂的研究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为大麦饲料的开发与利用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