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生产科研
联系我们

电话:010-82895078

传真:010-62890081

公司网址:www.shengtuoda.com

邮箱:info@shengtuoda.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北路万霖科技大厦

 

技术文献
耐高温植酸酶的热稳定性评估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植酸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植酸酶即肌醇六磷酸磷酸水解酶,催化植酸水解生成低级肌醇磷酸衍生物和无机磷酸,可有效提高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养分的数量,可以定量地替代无机磷饲料。由于植酸酶催化效率高,很小的添加量就能替换出几十倍至百倍以上的磷酸氢钙或骨粉,为饲料配方设计节省出了宝贵的空间,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消化率,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减轻畜禽排放磷对环境的污染,其添加效果日益得到各方面的认可。
    植酸酶应用大多以干粉粒的形式在饲料加工调质和制粒之前添加,而酶在制粒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是高温蒸汽,活力损失较大。目前,制备耐高温植酸酶的主要方法有:(1)筛选能够产耐高温植酸酶的微生物基因及其相应的生产菌种;(2)采用包被、微囊化等剂型技术提高耐温性。前者是酶蛋白分子本身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故效果最佳,而后者因为成本、包材影响释放等原因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弊端。这两种类型的耐高温植酸酶都在市场上有售,因为没有统一的、公认的评判标准,各家产品的热稳定性也是众说纷纭。本文结合目前评估植酸酶热稳定性的方法及我们实验室的实际检测情况作一综述,期望在植酸酶热稳定性评估方面做些探讨和交流。
1、实验室条件下评估植酸酶热稳定性的方法
1.1水浴法
    按照国标法操作,将固体植酸酶溶解释放到缓冲液中,取一定体积一定稀释浓度的溶液到玻璃试管中,将玻璃试管放到已经达到目的温度的水浴锅中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酶活力。该方法是通过调节水浴锅中水温和水浴时间来反映温度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在水浴处理过程中,酶蛋白分子是完全暴露在高温的水环境中,与实际制粒条件差别很大,更确切的说是比制粒条件更为苛刻,当体系中含有大量的自由水时,就会破坏酶分子内部的氢键,而氢键在维持酶的空间构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酶分子构象容易发生变化,酶就易于变性失活。
水浴法评估植酸酶热稳定性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水浴法适合于评估酶蛋白分子本身具有热稳定性的植酸酶产品,不适合于评估包被型植酸酶的耐热性。水浴法将植酸酶溶解释放出来实际上就是去除了包被材料的保护作用,无法反映出后处理工艺对热稳定性的影响。
    二是热处理酶液浓度对残留率有影响。在固体酶的溶解释放过程中,释放出的不仅有酶蛋白分子,还有其他离子,稀释倍数不同则这些离子的浓度也不同,因而离子强度不同。蛋白质所处环境中的离子强度能够影响其空间结构,功能与结构密切相关。关于这一点,以下面的实验为证:
    取0.2086g植酸酶样品,溶于约80mL缓冲液中,25℃、250rpm震荡30min, 定容至100mL,取一定体积的溶液于4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得原酶液,分别测定原酶液、原酶液80℃保温3min、原酶液稀释至1/50再80℃保温3min的酶活力,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热处理浓度对酶活残留率的影响

样品

酶活力(u/g)

残留率(%)

原酶液

4981

100

原酶液80℃保温3min

4820

96.77

原酶液稀释至1/50再80℃保温3min

4144

83.20

 

注:残留率(%)=热处理后的酶活÷ 原酶活× 100%
    从上面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同一个产品,仅仅热处理时酶溶液浓度不同所得出的残留率可以差别很大。因此面对不同来源的数据,比较不同产品的存留率时一定要慎重。
在实际采用植酸酶国标GB/T 18634-2009进行测定过程中,我们一般认为实测吸光值A-A0在0.2—0.5范围内数据为可采用数据。若超出此范围,则需相应的调整稀释倍数,重新测定,即调整试样溶液的浓度在0.4U/mL左右。因此在进行热评估过程中,我们统一热处理的浓度为测定浓度的10倍,即试样溶液的浓度在4U/mL左右,对多数植酸酶产品而言,存留率不低于10%即可适当的稀释测定出来。
1.2干热法
    干热法是将植酸酶样品在恒温干燥箱里直接处理一定时间,然后测定植酸酶残留的活性。通常酶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构象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因干热法的条件与实际制粒条件差异太大,又不像水浴法那样将酶蛋白分子置于苛刻的条件下反映出酶本身的热稳定性,用干热法得到的酶的残留率都偏高,参考意义较小,因此实际中应用的相对较少。
1.3湿热法
    湿热法即模拟制粒法,是干热法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调质和制粒时湿度因素,使得在方法学上实验室评价调质和制粒加工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更接近实际调质和制粒条件。颗粒饲料制粒过程中酶制剂经历的是高温、高湿和高压的环境,湿热法模拟的是高温、高湿的条件。
    我们实验室的具体操作是:(1)测玉米面实际含水率;(2)取一定量植酸酶与玉米面混合均匀,调水分到16%。植酸酶因比例小水分可忽略;(3)将上述混合物放入已达目的温度的干燥箱中,保温一定时间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4)测酶活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步骤(2)因手工操作很难混合均匀,取样检测湿热处理前的酶活时变异系数很大。虽然可以根据植酸酶与玉米面的混合比例计算出混合物中植酸酶的理论酶活,但我们的经验是理论值和实测值是有差异的。为了解决混合不均匀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步骤(2)精确平行称量两份植酸酶样品分别与玉米面混合,一份全部混合物用于测定湿热处理前的酶活力,另一份热处理后全部抽提测定酶活力。通过这一具体操作上的调整,较好的解决了因混合不均匀导致的结果变异大的问题。
2、实际制粒条件下评估植酸酶热稳定性
    无论水浴法、干热法还是湿热法来评估耐高温植酸酶的热稳定性,都只能作为参考,植酸酶能否耐受制粒的条件、制粒后酶活残留率能达到多少,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实际制粒后测定的结果。实际制粒评估植酸酶热稳定性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植酸酶在配合饲料中的含量太低,误差对结果影响大;二是植酸酶因添加量小混合均匀度的问题难以解决。
    植酸酶实际使用中的理论含量一般是400-500U/kg配合饲料,而植酸酶国标法的检出下限是130 U/kg。酶活太低则测定时吸光值很低,落在了国标法标准曲线中浓度与吸光值成线性关系的范围外,检测值无法准确的反应实际值。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国标法标准溶液浓度稀释10倍做适用于配合饲料的标准曲线,将取样量加大到5g定容到100mL缓冲液中。即使这样,结果依然不理想,试验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所占比例大。现在市场上的耐高温植酸酶常见剂型为颗粒型,添加量小,即使采用逐级稀释,也很难避免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即使混合均匀了,因测量取样量少而加大了数据变异。下面以我们实验室检测的一位客户的样品的原始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见表2。
表2 一个加酶饲料的检测原始数据

样品

称样量(g)

空白值

吸光值*

酶活力(u/kg)

检测时间

A3T

5.0017

0.203

0.216

377

2013.1.18

5.0021

0.215

0.263

1058

2013.1.18

5.0018

0.268

0.296

669

2013.1.19

5.0021

0.231

0.224

未检出

2013.1.19

 
注:吸光值是三个平行反应的平均值。

    样品A3T检测了四次,得出的四个酶活力差别很大。国标法中对重复性的描述是:同一试样两个平行测定值的相对偏差,添加植酸酶的各种饲料样品不大于15%。相对偏差=(个别测定值-算数平均值)/算数平均值,表2的两次平行测定,相对偏差分别达到了47.46%和100%。用这样的数据来评判制粒效果结果是不可信的。
    为了解决加酶饲料酶活力测定误差影响大和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我们设计的制粒实验方案是加大植酸酶的用量,一般是正常用量的10-20倍,调质和制粒前粉状饲料和制粒后颗粒饲料样品各取五个平行样,按照国标法检测植酸酶活力,如果相对偏差不大于15%,说明检测数据是可以采信的,结果分别取平均数。对于相对偏差大于15%的数据进行舍弃后再取平均数。这个实验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试验结果的可信性,但是也经常会出现数据差别大的情况。下面也以我们实际检测情况为例说明这个问题。本次制粒实验植酸酶检测酶活为9015 U/g,添加量是500kg饲料添加了1.2 kg,则制粒前加酶饲料酶活力理论值是21.636 U/g,制粒前和制粒后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制粒实验加酶饲料检测结果

编号

制粒前酶活力(U/g)

相对偏差

制粒后酶活力(U/g)

相对偏差

1

17.76

1.9%

10.46

20%

2

17.74

2.1%

13.61

4.1%

3

18.34

1.3%

12.69

3%

4

16.50

8.9%

13.55

3.6%

5

20.22

11.6%

15.09

15.4%


制粒前加酶饲料的五个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5%,平均值是为18.112 U/g,根据植酸酶样品酶活力和添加量换算出来的酶活力理论值是21.636 U/g,说明饲料中的一些成分对测定结果有影响。制粒后五个测定值的平均数是13.08 U/g,制粒残留率为72.22%,制粒后样品1酶活力10.46U/g和制粒后样品5酶活力15.09U/g相对偏差分别是20%和15.4%,舍弃后平均值为13.28 U/g,制粒残留率为73.33%。制粒后样品5相对偏差15.4%,刚超出国标规定,如果数据采用,则制粒后酶活力平均值为13.74U/g,制粒残留率为75.86%。因为数据的采用情况不同,制粒后酶活残留率可以为72.22%、73.33%或者75.86%,但是总体来说,残留率差别不是很大。本次制粒实验较好的反映出了制粒后酶活力的残留情况。
    在上述制粒实验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饲料调制和制粒前的粉状饲料检测结果相对偏差均小于15%,说明植酸酶混合的均匀度比较好,然而制粒后检测有两个结果偏差大于15%,推测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由混合均匀度导致,而且可能与制粒过程中调制机内部温湿度及压力不均匀有关。
    植酸酶制粒后能残留多少酶活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也非常热衷于进行制粒效果的评估。不同饲料厂由于设备、饲料配方、加工工艺等的差异,饲料制粒过程中的调质温度、调制时间、蒸汽压力、环模孔径等参数有较大的差异。对于某一种植酸酶的耐热性评价,需要针对不同的饲料调质、制粒参数,在湿热蒸汽处理时间上要做出适当调质,使评估方法更接近于特定饲料厂生产的实际。但是评估也并非取样测定一下这么简单,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取样是否合理,取样的数量是否足够具有代表性等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结果是否能真实的反映出植酸酶的制粒效果。